格尔木是哪个省(中国唯一一个兵城,城内一半人口是军人)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座城市,一座被称为“兵城”的城市一座半数人口都是军队的城市——格尔木。如果要让众网友选出一个中国最安全的城市,那么格尔木势必会榜上有名。这不仅仅是因为格尔木地理位置优越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更是因为其拥有大批的驻扎军队,甚至达到了一座城市半城兵的盛况。
按理来说,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重心就已经向经济转移了,为什么还会保留格尔木这座兵城呢?它在如今的发展中又起到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呢?
格尔木位于青海省,深居青藏高原腹地。地理位置重要的同时它也是中国三江的源头,有着“中国盐湖”之称。格尔木发迹于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一座以资源开发、青藏公路为诱因的新兴工业城市拔地而起。
虽然说,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西藏地区已经基本实现解放,但这种解放是不彻底的。一来,西藏地区远离中原,从接受新事物的角度来讲,西藏就如同一潭死水,并无外界新事物的注入;再者,西藏地区人民的思想封建程度较中原地区更为厚重,想要彻底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是非常困难的。
面对以上诸多难题,我国政府给出了明确指示“要加强两地的联系交往”。“加强联系”听起来简单,但想要做到却难如登天。如果想要沟通两地,那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交通,只有完善交通设施建设才会有一个好的开头,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但对于我国来说,想要解决交通问题也并非易事。一方面,当时的新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关键时期,一穷二白的局面让许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无法正常实施;另一方面,青藏高原的海拔极高给我国的建筑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除了以上亟待解决的难题外,也有人认为,西藏地区面积广大但人烟稀少,因此如果联通一条从内陆直达西藏腹地的公路,势必会导致公路横穿大规模的无人区。
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公路建成后也无法在后期对其进行有效的维护。针对这一问题,有人提出一个对策,可以在公路附近设置城镇定居点,通过建设城市来掌控交通体系。最终,这一提议被采纳。
1954年12月15日,在时任西藏工委组织部长慕生忠将军的带领下,一条穿过羊八井石峡,直抵西藏腹地的公路通车。从此结束了西藏只能依靠人力、牲畜运送物资的历史,让天堑变为通途。
交通系统的成功建设极大的促进了西藏和内陆之间的贸易往来,同时也为沿线城市带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时机。也正是在青藏公路的带动下,格尔木迎来了生机。
不过,虽然格尔木的地理位置优越,堪称进入西藏的必经之路,但在发展之初并没有受到外界的太多关注。正是在慕生忠将军的带领下,许多士兵涌入格尔木,成为了此地的第一代居民。士兵们在格尔木开荒挖渠,还栽种了数十万株树苗,为城市的发展埋下了第一颗种子。
在跟着大部队完成了格尔木的基础设施建设后,相当一部分士兵并没有离开,反而顺其自然的在格尔木定居下来。也正因如此,格尔木成为了大众眼中的“兵城”。虽然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基地相去甚远,但“兵城”中每一位居民对祖国的那抹鲜亮却从未退却。
可以说,如今的格尔木已经成为内陆与西藏地区进行沟通的要道,也是西藏建设重要的对外窗口,对祖国的发展极具经济、战略意义。
不过,格尔木似乎并不想止步于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通往青藏的交通方式早已不止公路一种,也就是说,格尔木这座被交通拉起来的城市很有可能会在交通系统完善后重要性有所下滑。
为了避免这一尴尬局面,格尔木市也在尽力的进行经济改革,把自己从原来的交通枢纽向本土产业化、可循环经济的绿色城市迈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就拿畜牧业来说,2022年格尔木市政府就凭借自身的天然环境优势,让草食类畜牧牲畜的数量高达33万头以上,为人民的增产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招商引资方面格尔木也毫不落后,不但吸引外部力量对本土工业进行投资,还在短时间内将本土工业的增加值提升了20%;
人才培养方面格尔木也是极尽所能,用65所院校培养出城市发展所需的各项人才;再加上政府大力推广旅游业,通过察尔汗盐湖、西王母瑶池等著名景点引来了一大批游客,以此增加经济创收,为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
显而易见的是,经过一代又一代格尔木人的艰苦创业,格尔木已经由一片荒凉的戈壁滩发展成为了交通发达、具有鲜明特色的高原城市。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使得格尔木市的工业、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
这座由军人建立的城市在数年的演变中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也让外界人认识到了中国人身上所具有的勤劳、勇敢的伟大精神。
格尔木这座城市的诞生有着极其特殊的历史节点,身为青藏高原的交通枢纽格尔木做到了抓住发展机遇,为民生提供安全保障。
至此,我想格尔木居民居高不下的幸福指数不仅仅来源于城市中半数的中国士兵,政府的积极引导、群众对政府的支持亦是这座城市得以屹立不倒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