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天龙山天龙寺
天龙山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山。经过近1500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天龙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璀璨的人文景观。天龙山绝不仅是瑰丽的佛教石窟艺术,它所承载的是自然的力量、石工的智慧、虔诚的信仰、东西方美学的碰撞、以及近代史上一段交织着疯狂、屈辱与坚韧的插曲。
每日朝暮之间,僧俗两序大众修福增慧、降服烦恼,与三宝相会之地,是名“大雄宝殿”。
穿过太原天龙寺过殿,站在院里仰望大雄宝殿,其形体堂皇,其筋骨雄壮,晋阳的古韵之风扑面而来。踏进大雄宝殿内,阳光正射出一束束光线布满殿堂。原来,这就是佛陀的智慧光芒,普照大千。香炉的香云缭绕,在光中弥漫起舞,顷刻纷纭即遍十方……
大雄宝殿气势恢宏,闳敞轩昂,是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像的正殿,也是僧众朝暮课诵,集中修持的地方。大殿“大雄”的称呼来源于释迦牟尼的德号,寓意佛有大智慧,可雄镇大千、降服魔障,如偈云“如来智慧不思议,悉知一切众生心,能以种种方便力,灭彼群迷无量苦”。大者,包含万有;雄者,摄伏群魔;宝者,谓三宝义。大雄宝殿,即指归此殿传持正法,我佛威力,雄镇大千也。
此建筑为明洪武年间所建,从佛手印上来看应为三身佛。正中法身佛称毗卢遮那佛,是将佛法人格化,象征佛法无所不在,指人天生具有的佛性,以此为成就佛身之因;东边报身佛称卢舍那佛,是指以法身为因,经不断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西边应身佛称释迦牟尼佛是指为救度世间众生,随机应化的变化之身。主佛两侧胁侍为(少)阿难,(老)迦叶。
殿内两侧,塑有十八罗汉。罗汉是佛教中最富有世俗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的彩塑,形象千姿百态,能充分地将人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用雕塑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十分强烈的感染力。
殿内三壁绘“佛本行故事”,整个画面色彩华丽、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大殿前面东西两侧分别有五间配殿,东配殿为文殊殿,内供“智”的化身——文殊菩萨;西配殿为普贤殿,内供是“理”的化身——普贤菩萨。
在天龙山庄严的氛围中,进出的游人无不满脸虔诚。千百年来,殿内的世界恒久不变,殿外的人世沧桑变迁、时光流转中,经久不衰的顶礼膜拜千年持续。这是一种多么绝妙的慰藉,当龙城过往的历史与我们渐行渐远时,我们却依然能够从文化遗迹的光束中,嗅到那段裹挟着融合、革新的历史气息,在千年后的今天,它们迎来了东方清晨的第一缕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