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曹植是怎样死的(41岁曹植徙封陈王后随即身亡)

2024-10-31 10:37:19

232年12月,41岁的曹植病重将亡。听闻消息后,曹叡百感交集,连夜派人赶赴陈郡,探望行将就木的亲叔叔。在见到来使时,曹植突然泪流满脸,自怀中掏出遗折,仰天长叹道:

“我命尽矣!惟望陛下任贤使能,广布宗亲,疏远佞臣,励精图治,延续大魏光辉。”

不久后,曹植与世长辞。曹叡感念叔侄亲情,追谥曹植为“陈思王”,并遵照亡者遗愿,归葬于东阿鱼山。 然而,在曹丕、曹叡父子眼中,曹植却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叛逆者”。曹叡拒绝他入朝辅政,三次迁徙曹植的封地,以防坐大。他的哥哥曹丕更是直言:“我顺应天命当了皇帝,他反而为汉朝哭泣,欲要谋反吗?”

那么曹植是否如曹丕所说的那样“暗中谋逆”呢?他与曹丕、曹叡父子的关系如何?他又为何会在临终前劝谏曹叡广布宗亲呢?

任性荒诞的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第四个儿子。192年,曹操陈留起兵两年后,曹植出生了。曹植出生时,青州黄巾军势如破竹,接连斩杀刘岱、鲍信,威逼兖州,令曹操心烦不已。而在曹植之前,曹昂、曹丕、曹彰相继降临,因此对于曹植,曹操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

袁绍病死邺城后,曹操获得喘息之机,方有时间考校诸子的文学水平。在曹植年满10岁时,经史子集、诸子百家,无一不通。更为神奇的是,他才思敏捷,谈锋健锐,脱口就成赋论,下笔即成文章。曹操虽贵为文学泰斗,但对于曹植的欣赏,却溢于言表。

210年,铜雀台修建完成,曹丕、曹植等人登台作赋,歌颂曹操功绩。当时,曹植挥墨成文,一篇荡气回肠的铜雀台赋,技压群雄。与此同时,杨修、邯郸淳、丁仪、丁廙的陆续投靠,令曹植名声大噪,响彻邺城。因此,在与曹丕的立嗣争夺战中,曹操已然将曹植当作世子的不二人选。

然而,曹操所作的一切努力都形同虚设。 曹植留守邺城时,常年压抑的不羁本性暴露无遗。他视法度为无物,饮酒作乐,不加节制。更有甚者,曹植借酒发狂,擅自打开皇帝专用的司马门,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

曹操知道后,大为震怒。他不曾想到,一直被他看好的四子曹植竟如此荒诞。因此,曹操连夜下令处死看守司马门的公车令。而在写给曹植的斥书中,他还不忘自我嘲讽:

“我本以为你是我诸子中最能担当大事的人选,如今看来,倒是我看走了眼。”

不幸的是,曹操的教诲对曹植没有起到丝毫作用。司马门事件后,曹植更加任性而为,做了许多荒唐的事情。与他百折不挠的哥哥曹丕截然不同,他的自我放逐,让曹操极为失望。

而在另一方面,曹植的好友杨修、丁仪等人,也在处处帮倒忙。杨修恃才傲物,喜好讥讽时政,私下里常拿曹操、陈群等人开涮。他屡次“构陷”曹丕,都未能成功,反而为曹植惹了一身麻烦。丁仪、丁廙两兄弟更是狂悖张扬,为人处世不知低调,得罪了不少文武大臣。

沦为“囚徒”的曹植

217年,随着曹丕在朝中的势力、威望水涨船高,曹植失去了争夺世子的最后机会。然而,曹操却并未完全放弃他。在曹植少年时,他就经常跟随曹操东征西讨,经历了不少战事。因此,曹仁受困襄阳不久,曹操就力排众议,派遣曹植前去营救。

曹操此举,无异于拉近了曹植和军中诸将的关系。曹操深知,曹丕气量狭小,又阴险奸诈。谋夺世子期间,他重用外臣异姓,一旦登上王位,势必会对曹植等人,痛下杀手。故而,他将曹植、曹彰放置军中,以全曹家天下。

可是,曹植再一次让曹操失望了。军情紧急之刻,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竟无法起身受命。万不得已,曹操只好派遣于禁、庞德南下。而曹植,也彻底被曹操打入了“冷宫”。

不久后,曹操病亡,曹丕在司马懿、陈群等人的帮扶下,登上了魏王宝座。然而,带兵进驻洛阳的曹彰却对曹丕极为不满。他屡次劝谏曹植,合力征讨曹丕,却都被曹植拒绝。

值得一提的是,曹植之所以不愿公开与曹丕作对。即是避免重走袁熙、袁谭兄弟的老路,也因他已无力对抗曹丕。尽管曹彰拥兵甚众,可曹植麾下才子杨修早已被曹操诛杀,邯郸淳背信弃义,丁仪兄弟有勇无谋,难成大事。心腹尚且如此,又遑论那些“墙头草”的大臣呢。

220年,曹丕篡汉自立。听闻消息后,曹植号啕大哭,为汉献帝叫屈,更为自己渺茫的未来感到担忧。作为曹丕的兄弟,本该成为曹魏代汉的“受益者”的曹植,无异于触动了曹丕的敏感神经。因此,曹丕借故刁难曹植,若非卞氏从中作梗,29岁的曹植断然无法活着离开洛阳。

然而,曹植在封地的生活更是不尽人意,名为诸侯,实为囚徒。当时,曹植在卞氏的护佑下躲过了曹丕的残害,被徙封安乡侯。为了监视曹植的一举一动,曹丕陆续派遣“防辅吏”、“监国谒者”公开监视曹植。他的活动范围不得超过三十里,一举一动都要征得朝廷的允准,方能实行。

更有甚者,曹丕留给曹植的侯府守卫不过百余人,且俱已过耳顺之年,自救尚且不足,又如何能护卫曹植的安全。而在修建侯府时,曹植不得不拆掉汉武帝时期的腐朽建筑,东拼西凑。由于缺少人力,这位名震天下的大才子,只好亲自动手,事必躬亲,惨不忍睹。

即便如此,曹丕也没有放过曹植。徙封安乡仅数月,监国使者灌均就上奏诬告他“劫胁使者”,曹植因此被调离安乡“改造”。在洛阳期间,他一改往日狂妄高傲的秉性,曲意逢迎,朝夕讽咏,不间断的上疏自污,方才保全性命。

忧郁身亡

不久后,曹植迁居鄄城。自曹丕继位以来,他的皇位坐的并不稳妥。内忧手握兵权的曹彰、臧霸不安分守己,外虑孙权、诸葛亮兴兵北伐。因此,曹丕迫不及待的想要除掉他们。

223年,曹丕极为罕见的召集他的兄弟们前往洛阳赴宴。然而酒酣饭饱后,曹彰却莫名暴死于府中。当时,曹植身背刑具,赤脚入宫面见卞氏,再一次躲过了曹丕的谋害。

可回到鄄城后,曹植又被迁徙到更加贫瘠的雍丘。纵然贵为雍丘王,可曹植处处受到监国使者的刁难,他的俸禄少的可怜,连朝中的侯爵,都要远高于他。

俗话说: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心如寒灰的曹植在35岁时迎来了他的人生曙光,刚过中年的曹丕在突如其来的重病的折磨下,驾鹤西去。继位的曹叡英明睿智,顾念亲情,是难得一见的好皇帝。

因此,曹植再次上疏,力劝曹叡招揽自己入朝辅政,建功立业。然而,在曹叡心中,曹植仍然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不安定因素”。他表面应承曹植的奏文,却丝毫不为所动,从未给过曹植机会。不仅如此,他还坚持曹丕的策略,屡次调动曹植的封地,避免他在一个地方呆太久,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232年,历经曹丕、曹叡父子不间断打压的恣意少年,在抑郁哀叹中走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临终前,曹植已然感觉到朝中有股隐藏的势力正蠢蠢欲动。因此,他特以叮嘱他的侄儿,放弃“疏宗族,亲异姓”的极端政策,广布宗亲,将大权牢牢地握在曹氏和夏侯氏的手中。

然而,就像曹丕不相信他会做一个“谦逊内敛”的藩王一般,曹叡也将曹植的话抛诸脑后。在他看来,曹家真正的威胁恰恰来自于内部,曹植不死,大魏方才不安。只是,曹家的江山,仅仅过了17年的时间,就如曹植所预料的那样,落入到了司马懿的手中。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科创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8号-18